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消息,《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將于7月1日起正式執行,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及綜合利用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2011年,在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行業有了快速的發展,廢棄電氣電子產品的回收者不再是以個體回收為主的回收大軍,取而代之的是規模化、有合理布局、覆蓋面廣、擁有運輸工具以及信息統計系統的回收企業。
為分析行業現狀,展望行業發展,由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及綜合利用行業現狀與展望——行業研究白皮書(2011)”發布會今日在北京舉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領導,行業協會、廢舊家電拆解處理企業、電器電子產品制造企業代表及相關媒體出席了此次會議。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電器循環技術研究所田暉主任介紹了白皮書的主要內容。
田暉指出,在立法與政策的雙重推動下,2011年,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企業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規模上,都有了大幅的增加。很多有實力的企業,包括上市企業、外資企業,積極投身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的建設。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行業正在由個人作坊式為主,向規范化、規;彤a業化轉型。
白皮書顯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1125家中標家電以舊換新回收企業。在這些中標回收企業中,有生產企業、有專門的電子電器銷售企業、傳統的回收企業,以及拆解處理企業。
2011年,處理企業拆解處理的廢棄產品以電視機為主,占比84%,洗衣機占7.7%,電冰箱4%,電腦(包括臺式和筆記本)3.7%,房間空調器不到0.5%。
雖然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加速了處理企業的發展,使很多處理企業達到了規模處理,但與企業實際規劃的處理量相比,明顯可以看出企業仍處于開工率不足狀態。
中國家電研究院的調研發現,處理企業95%以上的原料來自家電以舊換新,極少部分來自大宗機構、個體回收者、自建渠道和其他渠道。處理企業極大程度的依賴于國家鼓勵優惠政策,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回收渠道的企業非常少。這也就是以舊換新結束后,多數企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