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的年輕白領田莉最近又換了部新的蘋果手機。“四五部淘汰手機都堆在家里,想當二手賣了,怕泄露個人信息,丟掉了又覺得可惜。”田莉說。 像田莉一樣煩惱的消費者不在少數。隨著電子信息時代的來臨,電子產品頻繁換代,電子廢棄物的數量也以驚人的數量在增長。 有數據顯示,如果按照10年至15年的使用壽命計算,那么如今中國每年將有500萬臺電視機、400萬臺電冰箱以及600萬臺洗衣機要報廢,此外還會有500萬臺電腦和上千萬部手機進入淘汰期。 對此,中國商務部出臺的《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管理辦法》將于5月1日起正式實施,以規范舊電器電子產品收購和銷售活動。 “法規的實施能進一步規范電子產品回收市場,但距離現實需要依然存在明顯不足。”電子回收商孫雨壯對記者表示。 在長春市各個街道,很容易發現開著摩托車,騎著三輪車的小販出沒于各種各樣的住宅區,他們從居民手中回收廢舊的物資,或者在大街上、垃圾箱、垃圾堆旁撿各種可回收的物資。 按照法律規定,只有正規電子垃圾回收處置企業才能處理這些電子垃圾,但業內人士指出,零散的垃圾集散中心和拆解戶仍是電子垃圾收集處理產業的主力。 “整個行業有一個龐大的利益鏈條。”孫雨壯向記者透露,由于正規的電子拆解企業收購價格低,通常還會收取一定的處理費,令不少回收經營者“避而遠之”。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宋占偉認為,雖然目前有相應的政策規范,但實施起來缺少細則劃分,缺少持續性監督和管理,而未從根本上解決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問題。 專家認為,立法將為解決電子垃圾污染問題提供根本保障。許多發達國家都通過法律手段處理電子垃圾污染問題。中國應借鑒發達國家處理電子垃圾問題的法律與政策,結合本國國情,建立更具操作性的法規體系。
|